1. 需求调研与课程设计
工会首先会对职工的职业技能需求进行调研,了解市场上热门的技能和职工个人提升的需求。根据调研结果,设计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。这些课程包括传统产业技能培训,如机械制造、电工焊工等,也包括新兴产业技能培训,如电子商务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应用等。例如,在一些制造业发达地区,工会会针对数控车床操作等技能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,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。
2. 培训方式与师资力量
培训方式灵活多样,既有线下集中授课,也有线上网络课程。线下授课可以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技能,而线上课程则方便职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。工会会聘请专业的培训教师,这些教师既有来自职业院校、培训机构的专业讲师,也有企业内部的资深技术人员。例如,在软件编程培训中,邀请知名软件企业的高级程序员作为兼职教师,为学员传授实际工作中的编程技巧和项目经验。
3. 培训后认证与就业支持
对于完成培训课程的职工,工会会组织相关的技能认证考试。这些认证考试有些是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相衔接的,有些是工会联合企业或行业协会共同设立的技能证书。获得认证的职工,工会会优先推荐就业,并且在就业后跟踪其工作情况,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职业发展指导。例如,职工在完成电工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后,工会将其推荐到相关企业工作,并且在职工工作初期,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。